Wiesbade那些遇见在我心里留下了光01(2 / 10)
道出站的不离十是同个学生宿舍的。
也许对於别人是多麽举手之劳的一小步,我却觉得自己跨出了世纪大脚步,也不知道是什麽窜起的念头泯去最後的踌躇。
两人都羞涩腼腼,轻描淡写的问候填补空气里的轻微尴尬。
亲近的抱怨起这间学生宿舍没有提通可以过冬的棉被、抱怨房间内方形的大窗没有帘子,也叹息洗衣机太难c作了。
「羽绒被太贵了,我花不下去。」
「那你怎麽办?再来冬天睡觉会很冷的,这里会下雪啊。」
我笑嘻嘻,似乎带着不经世的无知与洒脱,「我在超市特价区买了一件20欧的毛毯,够啦,我从台湾带了暖水袋,充电的那种,藏在毯子里,再开暖器,很暖的。」
「不能感冒了啊,这里看医生不方便,听说要排几个礼拜,这就算了,应该也要不少钱,也不知道缴的学生保险管不管。」
「不会啦,我也有待感冒药,真的幸好宿舍暖器不用多收电费,不然我又要陷入人生难题了。」
说的都是这些日常琐碎,柴米油盐,一点也不jg细。
「但是不b较不知道,我学长ch0u到的宿舍是靠近学院那边的,那里有棉被啊,我就是当时听他说了,很安心就来了,打开宿舍的时候根本怀疑自自己的眼睛。」
被我的形容逗笑,她笑得理解又共感,「我还以为棉被要去申请,结果是要自己买。」
「跟我住同一栋但不同层楼的学姊有买棉被,她打算之後来开钱再卖给在法兰克福长居的其他留学生,如果需要,我也把资讯给你,多少换回一点钱,不无小补。」
我们在宿舍大片邮箱前交换联络资料,回到房间我立刻将资料贴给她,後来的我们几乎不联络,也不感到遗憾,有一段路我们一起走过,说着熟悉的语言,已经是难忘。
这条heyweg延伸至grunberrstrasse190号的路是单调静谧的街。
只有公车停下、经过的几分钟会掀起些许嘈杂,大多仍是踏过落叶与擦过石子的脚步声。
我很喜欢这条不jg致也不热闹的街,它平凡无奇的倘在住宅区内,赶课时候会疾驰跑过、旅归时候会拖着疲倦步伐,百般无聊时候会散散漫漫延街走,信步去下一站站牌距离处的超市。
一次,後方一个nv生用中文喊住我,眨着眼睛,我半信半疑驻足,深怕是会错意。似曾相识的脸庞在眼前放大,她走近了,我见过她,听说过她,一时间却没有记起她的名字。原来是学长暑期语言课程认识的朋友,挠挠脸,我有些脸盲,众里没办法很快认出她,她却猜出是我,x口漫起感动,带着电流似的沿着血管窜满全身。
她在家乡本科是德文学系,因此语言能力绰绰有余,也因为领的签证与我认知的学生签证不相同,她可以踩在模糊地带里找一份简单工作,她说她在一间餐厅帮忙,赚点外快。
沿途东拉西扯的聊,说起旅行中对吃的想像与期待,忍不住失笑,像是英雄所见略同,是的,都让我们想念的珍珠n茶,分享法兰克福和杜塞道夫的经验,没藏住骄傲的是,台湾的还是好喝的多。
「你煮过饭没有?喔那个lidl的米真的是——」
「他们的米超难吃!」
「我那时候买的是最便宜的,我想说是不是这个原因,结果我学姊买的牛n米也不好吃,哎,真的,根本不是我们胃口。」
「牛n米通常他们不当做饭,算是我们在国内会吃的麦片那样。」她耸了肩,「但是除了义大利面条和面包,其他面食类真的不行,还是要有亚超。」
「你也去了吗?法兰克福车站内的亚超?」
「去过那间,法兰克福还有其他间,闹街那边又开了一间规模大的,ubahn到konstablerwache是直达,我直街扛了一袋米回来。」
我是知道的,只是留着粗浅的印象,像是在国内游走,不记得路名,不过知道如何抵达,异乡的她却已经可以熟稔於心。
没有被新生活的困难磨得失去自我,这是一件好事,但是,如果看成成长,也许我选择原地徘徊,我还没有放弃过去的习惯,并非是路痴让我不能学习,其实是在这个城市里建筑属於自己的小世界,在里头得过且过。
最要好的新朋友是国际关系课程同堂的陆生,她从上海到匈牙利念研究所,这半年再次出走来到德国当交换生。
是需要多大的幸运,我们能够在这个国家、这个城市,甚至,这间教室认识,她说起原先是要申请arburg的学校,y错yan差,此次没有往年的名额,因此辗转来到这里。
行政作业缘故,她慢了一星期进入课堂,稍长的年纪态度成熟且尽责,相处却不失亲合,她与学长是一栋宿舍同层楼的,课余低声说着中文的我们自然成为後座的小团t。
我们会一起去图书馆找书、一起去nsa吃饭、一起去lidl或penny,也会一起数着步子走绵长的老旧铁路轨道,经过
↑返回顶部↑